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兵荒馬亂]
成 語兵荒馬亂
注 音ㄅㄧㄥ ㄏㄨㄤ ㄇㄚˇ ㄌㄨㄢˋ
漢語拼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釋 義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語或出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
△「兵連禍結」、「兵亂年荒」
典 源※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據《元曲選》引)
[牛尚書云〕既然姻緣會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我便做你的丈人,也做得過,請同花狀元並居東床。著你團圓,大排筵宴,做個慶喜的筵席者。
典故說明「兵荒馬亂」形容戰爭所造成動蕩不安的混亂景象。此處「荒」和「亂」都是指混亂的景象。「荒」或為「慌」字之假借。所以「兵荒馬亂」就是「兵慌馬亂」。戰亂時候,正是兵士慌忙,戰馬雜亂。另外,「荒」本來有「凶年」的意思。如:「饑荒」。所以「兵荒」也可以解釋為「戰爭所造成的災害」。出現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元代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寫到牛尚書提到正旦(女主角):「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遭驅被擄。」指的就是戰亂景象。不過在宋代傅肱《蟹譜.卷下.兵證》有一條資料,說:「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被堅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意思是說吳地有「蝦荒蟹亂」的俗語,如果忽然間湧現大量的蝦蟹,當地人會把這種情形當成兵災的徵兆。「兵證」就是「兵災的徵兆」。這條資料講的雖然不是「兵荒馬亂」,但是也許有所相關,所以附在這裡作參考。後來「兵荒馬亂」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
書 證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既然姻緣會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源)
《水滸後傳》第二五回:「我有個哥哥在城裡,因兵荒馬亂,好幾時不曾來。若無人拘管,自會去尋。」
《鏡花緣》第一○○回:「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裡還有閒情逸志弄這筆墨!」
用法說明語義說明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
使用類別用在「戰亂不安」的表述上。
例句
那年頭兵荒馬亂的,不知有多少人妻離子散。這一路上兵荒馬亂的,誰也沒把握說一定逃得出來。但願上蒼保祐我們,此生不必再過那種兵荒馬亂的日子。一旦戰爭開打,必然到處兵荒馬亂,人們顛沛困頓,流離失所。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裡,能保住小命已算幸運的了,那還敢再奢望些什麼。
辨 識近義成語兵戈擾攘、兵馬倥傯、兵連禍結反義成語天下太平、太平盛世、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參考詞語兵慌馬亂
ㄅㄧㄥ ㄏㄨㄤ ㄇㄚˇ ㄌㄨㄢˋ
bīng huāng mǎ luàn
即「兵荒馬亂」。見「兵荒馬亂」條。
明.陸華甫《雙鳳齊鳴記》第二一折:「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慌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