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条例是国家层面首次对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专项细化,旨在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配套监管制度,强化企业信用约束机制,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征求意见稿明确,在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认定、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政府应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奖励,对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企业若受到行政处罚,工商部门应通过公示系统公示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公示义务。征求意见稿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企业登记、备案,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以及行政处罚案件等信息。
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取得行政许可、受到行政处罚和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企业年度报告要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在企业的公示义务方面,征求意见稿规定,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度起公示年度报告。
其中,企业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二)企业从业人数、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三)企业开业、存续、停业、清算等经营状态信息;(四)对外投资设立企业信息;(五)网站或者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从事网络经营的信息;(六)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销售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所有者权益合计信息。
企业不良记录事由3年内消失,可申请恢复“名誉”
根据征求意见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用约束机制,运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手段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信用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即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的,或者通过企业年度报告中载明的所有联系方式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即公示信息隐瞒、弄虚作假的,或者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的,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企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信用修复制度,即企业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事由自载入之日起3年内消失的,可以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自列入之日起届满5年未再发生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情形的,不再公示。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